页面载入中...

当前位置:
首页 > 车祸图片 > 疫情刚好转,上海有群外国人就往这个地方跑,真相令人感动

疫情刚好转,上海有群外国人就往这个地方跑,真相令人感动

新民晚报“上海时刻”出品

  【新民晚报·新民网】今天上午,在沪工作的尼泊尔籍外科医生阿思势(Dr. AshishMaskay)一早就穿戴整齐出了门,与朋友相约会面。

  这疫情刚刚好转,警报还未完全解除,他们是急着去哪里?

  原来,阿思势是上海一个名叫Bloodline(血缘)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,今天相约的,全都是Bloodline的志愿者,他们将前往上海多个爱心献血点位参加无偿献血。

  上午9点,在上海血液中心,众多献血者中多了几个“洋面孔”。

  阿思势与两名法国朋友来到这里献血,有趣的是,他们的打扮很是特别,穿成了男女超人的模样,这又是怎么回事?

  在献血椅上躺好,撸起袖子,护士为他插入针管,鲜红的血液流入采集器,阿思势气定神闲,用中文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故事。

  1971年出生的阿思势出生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医生家庭,精通多国语言,2003年来到上海,成为一家涉外医院的外科医生。在工作中阿思势深切了解到血液对于患者的重要性,他不仅定期参加无偿献血,还积极宣传、推广无偿献血。

  有一次,一位法国女孩在上海遭遇车祸需要大量输血,她的血型是Rh阴性,这一血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比例很低,仅为3‰;血液库存缓冲能力较弱,而在外籍人士,比如高加索人群中比例较高,可以达到15%-20%。在这种情况下Maskay发动周围的外籍朋友前来献血,也因此有了成立一个献血志愿者团队的念头。

  开始,他只是自己去参加无偿献血,后来在了解到很多外国朋友也有献血的意愿后,就带着他们一起去,几次下来与血液中心的医生护士都成了好朋友。

  2017年3月在一次在与血液中心的座谈会上,阿思势突发奇想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,构思出了献血志愿者团队Bloodline(血缘)的架构,他想打造一个中外志愿者在一起的团队,宣传无偿献血,发动人们加入其中。

  如今Bloodline已经有超过1500名志愿者,许多都是在沪外籍人士。

  其中还有一些是曾经被帮助过的外籍人士。比如有一位加拿大籍的姑娘,远嫁上海,在分娩时遇到危险急需输血,是志愿者的紧急帮助使她脱离危险。如今她也成为了Bloodline的志愿者。

  他们的聚会日,就是相约无偿献血的日子,经常会搞一些派对主题,比如“圣诞节”、“学雷锋日”、“万圣节”等等,打扮成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型参加,这就解释了今天为什么他们以“超人”打扮出现在血液中心。

  阿思势解释说,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消除公众对献血的误解,不要觉得这是件很吓人的事,应该是欢乐与友情的相聚。

  而志愿者们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参加,就是为了让他们从小接触无偿献血,长大后成为献血志愿者。

  上海血液中心也会配合他们的活动,甚至把采血室布置成他们需要的主题,医生护士一起参加与他们同乐。

  这次疫情刚刚好转,阿思势就按捺不住献血的想法了,发动朋友们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次献血。而上一次他献血,是在3个月前,规定休息时间一到就来到血液中心报到。

  “我已经在上海献血十多次了,对身体完全没有影响。”身体健硕的阿思势说,每次献完血,都有一种很美妙的感觉,那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快乐。

  作为一名医生,他预感到疫情逐渐结束,上海对血液的需求量会增加,因此在此时前来献血,也是为了帮助城市尽快复苏做出一份贡献。

  在闲暇之余,阿思势绘制了一份献血爱心图,每一个Bloodline志愿者在献血后,他们的照片就会成为爱心的一部分。

  “最后,当爱心被完整地填满后,我们会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上海。”阿思势说,这座他们所热爱的城市,给予在沪外国人包容、照顾和善待,因此献血也是一种回报。

  多年来,Bloodline的成员在不停更换,可能有一天阿思势也会离开上海,但他们的爱心与奉献精神,将会随着志愿者团队的壮大而成长,最终成为这座城市血脉中的一部分,被人永远铭记。

 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

我要爆料联系电话:021-228999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