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载入中...

当前位置:
首页 > 车祸新闻 > 红色笔架村的脱贫之路

红色笔架村的脱贫之路

中国商报/中国商网湖北报道(左耀宏 记者 付磊)坐落在海拔736米山坳之中的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,与武汉黄陂清凉寨一山之隔,全村56户248人。就是这样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,在1927年到1930年,该村刘清甫、刘协荣、刘成进、刘子荣、刘成坤、刘成云和刘仁未等7名血性男儿入党参军,先后流血牺牲成为革命烈士。

抗战时期,小悟乡曾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中心活动区,由于笔架村的群众基础好,新四军五师的后方医院就设在该村的水口庙。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,家家都安排了新四军的伤员养伤,成为新四军五师的后方基地,是典型的红色村。

要致富先修路 打通一条“生命通道”

笔架村虽然地理位置偏僻,但自然风光优美,气候宜人,特别适合油菜、茶叶种植。2014年孝感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,全面开展对口帮扶,孝感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帮扶笔架村脱贫的对口单位。

如何快速带领笔架村村民快速脱贫致富?驻村扶贫工作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,调查、走访、倾听广大村民的意见,一致认为,笔架村之所以贫困,主要还是交通不便,很好的农产品(000061,股吧)运不出去,自己吃不完的就烂在了田间地头。要想致富,必须首先解决路的问题。找到了致贫症结,工作队迅速行动起来,多方筹措资金350万元,拓宽、硬化通向外界的村级水泥路3.5公里,能行驶各类车辆。2019年春节期间,冰雪造成“京广线”输变电线路中断,大量的救灾物资就是从这条村级公路运送的,村民称这条公路为“生命通道”。

路修好了,笔架村的特产从这里快速的流向市场。因自然环境原因,该村生产的茶叶品质特别好,从来不需要打农药,纯天然的炒制工艺,受到“茶圣”、“茶仙”们的青睐,村里的茶叶走向了大城市的高端市场,全村每年销售茶叶2000多公斤,销售收入100多万元。

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胜介绍,为了加快村民致富步伐,工作队、乡、村负责人都积极行动,联系孝昌籍能人回归,带领乡亲们搞特色种植、特色养殖,让贫困户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,增强了生活信心。截至目前,本地多名在外经商、打工的能人回到了村里,投资300多万元,流转村民山场、土地近400亩,种植油茶、茶叶,进行立体养殖。

同时,驻村工作队指导村委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村卫生院跟村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,全天候为村里留守老人做好医疗服务;设立公益性保洁岗位,让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清爽。

村民刘五军,66年出生,因车祸致肋骨断裂,无法干重体力活,对生活丧失信心。扶贫工作队了解其家庭困难原因后,主动帮其办理“低保”,引导他发展油茶种植,积极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联系,解决了其女儿的教育问题,指导其女儿就读“医学影像专业”,毕业后就业有保障。

目前的刘五军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,农闲之余,还到武汉去打力所能及的零工,增加家庭收入,该家庭年收入达到四万多元,基本上实现了脱贫摘帽。

依托“一红一绿” 开发乡村旅游

笔架村森林覆盖率高,紧邻武汉市黄陂区的姚家山、孝感孝南区的双峰山景区,近邻的秋峰寺水库水面面积100多亩,群山环抱、风景秀丽。山上的野生“映山红”连绵数里、漫山遍野,每到四月初至五月底,整个山头都开满鲜花,花期特别长,旅游开发潜力巨大。

驻村扶贫工作队决定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,引导村民维护、修缮抗战遗址、战时医院,拓展“一红一绿”旅游元素,挖掘“一山、一峡、一湖”旅游资源,使更多的旅游人群来到该村,带动了村民的土特产销售,村里的蜂蜜、茶叶、野生菌种等广受游客青睐,乡村旅游项目初见成效。

如今的笔架村,春天可以赏花品茗、夏天消夏避暑、秋天登高望远、冬天可以赏冰踏雪。成为孝感乃至武汉城区热衷乡村旅游人群的热土。

为了巩固扶贫成果,扶贫工作队每月组织召开“屋场院子会”,加强对群众的政策宣讲,征求群众意见、建议,更好的发展集体经济,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

截至2018年底,笔架村登记在册的贫困户18户共53人,经过孝感市人大常务会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持续帮扶,共脱贫摘帽17户52人,到2019年底,剩下的最后一户贫困户也会如期脱贫。